钢铁业“走出去”战略应借鉴石油经验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曾坦言,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正在大步“走出去”。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方向的海外收购是值得鼓励的,但企业也清楚地认识到全球油气并购的风险正不断加大的事实。
近年来,很多国际大型油企由于资产组合需要,正在出售其在非洲、南美等地的资产。但这些地区的政治动荡风险、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资产国有化风险都不能忽视。另外,很多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更为企业开展并购和日后运营管理增加了难度。
在近二十年的出海寻觅中,中国石油企业栽了不少跟头。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出海收购并不一定谁最有钱、谁报价最高就能中标;人人争抢的项目未必适合自己;并购交易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中国钢铁企业必须走出去,将国内的部分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由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炼焦煤等冶炼原料转为大量进口成品钢材,实现中国钢铁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实现中国GDP能耗的逐步降低。
今年以来,华北地区严重雾霾,与钢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受到国内外两个需求的拉动,未来中国粗钢消费峰值,还会越过9亿吨,向10亿吨靠拢, 其中出口需求(包括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有可能达到2亿吨。这么多的粗钢需求,尤其是境外粗钢出口的需求满足,无论如何不能都在国内长期生产,这是中国环境难以承受的。
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必须走出去,将国内的部分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由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炼焦煤等冶炼原料转为大量进口成品钢材,至少是进口各类钢坯,实现 中国钢铁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实现中国GDP能耗的逐步降低。有关部门应当对此进行顶层设计,前瞻引导,统筹布局。而提高环保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 高吨钢环保成本,借助环保压力,应当成为倒逼钢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措施。
钢铁业应该走出去,也必须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应当借鉴成熟的经验和路子,以避免走了更多的弯路。石油行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已经多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