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行业需要高度关注、主动应对,以保证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经营环境更加复杂
(一)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在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低价竞争的同时,发达国家承包商也加入了低价竞争的行列,如近期西班牙公司在赤几、刚果(布)等国的低价竞争等。此外,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亚非国家的投资贷款力度,通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给予企业补贴、出口设备退税等各种方式支持本国企业参与竞争。
(二)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出于贸易保护或其他因素,明确限制我企业在项目上使用中国设备和材料(中国设备材料进入不了业主采购名录),并在签证方面对我国人员进行不当限制或提高签证或居留收费,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市场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较好的部分国别市场,其容量接近极限,如在坦桑尼亚市场业务占比高达70%以上,肯尼亚市场占比近六成,赞比亚市场占比也过半等。在某些市场的特定领域中国企业占比也较高,如阿尔及利亚的住房建设、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的公路领域等,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存在困难。此外,在培训当地人才、技术转让、长期投资、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东道国对承包工程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国际市场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
(一)安全局势仍然严峻。我企业业务较多的多个国别市场安全局势仍然比较严峻,如尼日利亚、肯尼亚、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
(二)我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不断加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所从事的能源、基础设施(港口、道路和水利项目等)等项目,东道国政府对外来资本的态度较为谨慎。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是投资项目的安全审查,如希腊新政府曾宣布停止中远集团对其港口的私有化收购;在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新兴经济体的一些国家,中国企业中标或实施的个别项目被无故终止,如缅甸的密松大坝工程和莱比塘铜矿项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大单-墨西哥高铁项目、斯里兰卡新政府宣布对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重新进行审查等。
(三)国际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给我企业在委内瑞拉、安哥拉、伊朗、尼日利亚、俄罗斯等产油国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巨大风险。
三、企业“走出去”自身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是人才匮乏,特别是熟悉国际经济、法律、习俗的项目执行人才匮乏,外语水平高且专业技术强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二是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管理经验、设备物资的国际化采购能力、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仍有所欠缺;三是运营维护环节稍显薄弱,国外业主对于大型项目涵盖施工和运营的需求越发强烈,而我企业普遍“重施工、轻运营”,需进一步整合国内上下游产业资源,切实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施工、运营联动发展;四是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控体系有待完善,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发展依然滞后,中国工程技术标准接纳程度不高等也是制约承包工程企业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国内金融支持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金融机构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当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投融资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融资面窄,国内商业银行“走出去”的步伐缓慢,企业大部分的海外融资业务还局限在国家政策性银行层面;二是融资额度受限,受企业资信、银行信贷额度及项目所在国负债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额度往往不能满足企业或项目所在国融资需要;三是融资成本高,国内银行商业贷款利率远高于国际上贷款利率水平,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其他多边金融机构相比优势也不明显,整体缺乏国际竞争力;四是国际通行的项目融资困难重重,部分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较弱;五是担保困难,主权融资模式受到很大制约,出口信用保险费率较高;六是企业对外投资面临主管部门主业限制、业绩考核要求过高等障碍。
行业发展建议
一、企业加快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我国企业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外交发展新战略,谋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加强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争取在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优势资源整合、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培养、激励考核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我企业还应高度重视软实力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品牌形象建立与宣传,广泛开展与当地及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其次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属地化、国际化经营水平,打造成功的跨国企业。第三要积极实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谋求与当地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二)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加大对新市场的开发力度。首先,要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并于2015年3月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和产业投资项目的开发力度。其次,当前中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等区域一体化发展诉求强烈,区域内改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需求巨大。中国政府正在不断推动与中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等地区的双边基础设施合作,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企业应提前进行业务布局。第三,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是承包工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当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老化现象突出,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的投资,我国企业应探索通过兼并收购及投资等方式,争取早日在欧美等中、高端市场实现更大突破。
(三)大力推动PPP等新业务模式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大力推行PPP项目模式,为吸引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动力。欧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以PPP项目模式居多,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美大部分国家已通过PPP法案,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须采取该方式建设。亚洲国家也在引进这种方式,如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市场均大力引入私营资本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非洲每年面临高达3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也正开始考虑引入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PPP项目模式将是承包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开展相关工作,以免错失发展机遇。
(四)加强对大型综合项目的策划运作。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要积极转变业务开发思路,要从为业主建设项目的单一角色向为业主规划、建设、运营项目等多重角色发展。可以结合当地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发展等经济发展需求,探索综合类项目开发运作,包括土地综合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酒店设施、房地产等结合的开发项目,取得周边土地的开发权)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此外,农业一揽子开发可以成为能源一揽子开发后的第二个重要合作领域,目前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苏丹等市场都开发了类似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此外,包括工业(境外工业园区项目)、农业、城镇化等综合开发在内的区域综合开发,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较好。
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支持政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在贷款利率、项目融资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同时调动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积极性,不断创新融资支持方式,降低企业在海外业务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二)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特别是加大对重大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放宽企业对外投资限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相关的投资业务,拉动对外承包工程的持续发展;创新政策性资金的支持方式,探讨吸收财政资金及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推动设立对外承包工程投资促进和担保基金,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业务促进、信用扩张、桥梁纽带等功能作用,增加对外承包工程相关投资领域的资本供给,有效引导企业的相关投资业务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市场的投入。
(三)采取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简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允许企业选择不按国别(地区)汇总计算来源于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加快推进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工作,重视税收协定中税收饶让条款的谈判,将项目所在国政府给予的免税待遇纳入税收抵免范围,特别应加快与亚非拉等欠发达国家的协定谈判工作;在税收抵免操作环节,放宽企业境外有效纳税凭证和证明的认可范围。
(四)营造有利于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随着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业务的不断扩大,有效防范政治、经济、社会风险更加重要。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多角度多层面为行业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大力推动双边基础设施合作,在政府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加大对具体项目推动的工作力度;加快与东道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中国境外投资的商业利益,避免因政府更迭等原因导致项目被随意终止;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在签证方面推动便利化措施,与重点国别市场就劳务输入、签证办理等事宜达成协议;在使用中国资金的项目上,提高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在有关国家的接受度;在人身财产和安全保障方面,加强信息服务、领事保护、强化风险防范等工作,有效防范政治动荡及地缘冲突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