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信息交流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信息交流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非洲中资企业安全管理

2022-03-07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非洲经济下滑、财政赤字飙升、主权债务风险加剧,贫困人口增加使社会矛盾激化,诱发社会动荡,治安情势恶化。面对非洲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和安全形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真、实、亲、诚”对非理念,不断完善对非合作支持政策,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15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还专门设立了总规模达到20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为疫情时期的非洲经济转型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面对非洲无法清零的疫情,以及不可能完成的疫苗全覆盖接种,深耕非洲市场的中资企业和18.27万中方人员面临着一系列健康安全风险挑战。

非洲中资企业面临的健康安全风险

    一、非洲国家政治风险加剧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对一些非洲国家而言,既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政治危机催化剂。新冠疫情的蔓延使一些即将进行总统或议会选举的非洲国家执政党陷入两难境地。若如期选举,人员聚集恐会助长病毒传播,病例数的激增又将加剧政治与社会冲突,严重影响总统执政地位。如几内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在选举期间就相继发生了政治动荡和冲突事件。若推迟选举则会严重损害执政党选举信誉、政治信任和任期制度,会遭到反对党抵制,进而引发政治危机,甚至武装冲突,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宣布推迟选举的非洲国家,最终导致埃政府军与北部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发生军事冲突。新冠疫情也使一些国家自身的治理问题被凸显出来,放大了不满与抗争。如马里、几内亚、苏丹因疫情出现了财政困难,民众对收入分配与反腐败不满,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并最终导致军事政变。

    二、涉欧美大国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疫情伊始,美国及其盟友英、法、德等老牌殖民国家纷纷“重返”非洲舞台,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对非外交。无论是怀揣对非外交雄心的德国牵头举办“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还是强调军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国召开“萨赫勒五国集团峰会”,还是刚刚脱离欧盟的英国也以“崭新面貌”办起了21个非洲国家参加的“英非投资峰会”,这些都清晰表明欧洲老牌强国对于非洲的“争夺”已经展开。美国在其“新非洲战略 ”中明确将中、俄视作其在非洲的首要竞争对手,并将非洲视作遏制中国的工具。美国联合其西方盟友围绕人权、资源、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新殖民主义、疫情防控等话题向中国发难,干扰中资企业在非活动,挑拨中非关系,甚至要求非洲国家政府选边站,暗中支持非洲各种势力对中资企业进行司法滥诉。

    三、健康风险依然巨大

    监测表明,非洲目前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霍乱、鼠疫、黄热病、拉沙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麻疹等传染病。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毒株蔓延的危险,许多非洲国家出于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在疫情“拐点”未现之际,相继实施大规模“带疫解封”以恢复经济活动,加之当地人对新冠病毒普遍不够重视,疫苗接种率不到4%和检测率低,导致疫情反复,无症状感染者无处不在,大大增加了中资企业人员感染新冠风险的机率。另外,医疗资源的挤兑和医疗药品的匮乏增加了中方员工基础性疾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难度,增加了死亡风险。此外,由于回国困难、担心感染和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不少在非中方人员出现焦虑、失眠、抑郁、急性应激反应等心理疾病。

    四、针对中国公民的治安犯罪明显增加

    新冠疫情期间,非洲国家普遍实行紧急状态、宵禁令、封锁及出行限制等防疫措施,各国安全力量被重新部署,打击治安犯罪的安全力量被严重削弱。近2年的新冠疫情导致非洲约1.14亿人陷入极端贫困,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食品及防疫物资短缺、收入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暴力冲突行为和抢劫偷盗犯罪案件激增。另外非洲许多国家为防止疫情在监狱中扩散,决定提前释放一部分因轻罪而被判刑或拘留的罪犯或犯罪嫌疑人,使得原本犯罪活动猖獗的非洲大陆治安形势更加恶化。侵犯中资企业中方人员财产安全的不法活动增多,集中表现为抢劫、盗窃和诈骗三种形式。抢劫事件频频发生,使中资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不法分子甚至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当地政府官员、警察、医疗人员等,利用高科技手段,打着防控疫情的幌子对在非中国公民实施诈骗。

    五、恐怖主义在非洲趁乱起势

    由于非洲国家的军队和警察等强力部门主要投入到了抗疫中,政府反恐力量被削弱,加上美军收缩、北约部分士兵回国等,非洲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恐怖主义的重灾区。恐怖袭击遍布整个非洲大陆,北至埃及,南至南非,绝大多数国家都遭受着恐怖主义威胁,袭击数量同比2019年上升18%左右,其中萨赫勒地区最为严重。“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圣训捍卫者”等极端组织也在西非和东非地区加紧活动,趁机扩大势力范围。

    六、涉华负面舆情风险在非洲有所增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媒体、非政府组织,利用疫情、劳动用工、环保唱衰等议题抹黑中资企业和中国人形象,以引起非洲民众对中国的不满甚至敌对情绪,企图以此削弱中非合作。如202110月,美国政府通过其驻津使馆,以每篇报道提供1000美元的方式拉拢私营媒体记者,鼓励他们采写针对中资企业的负面报道。

应对措施

    面对短期内无法消灭的疫情,中资企业在非洲面临的安全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多元。中资企业需要时刻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不断强化海外安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控能力,妥善应对,行稳致远。主要应对措施建议如下。

    一、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

    要严格按照《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境外职业健康安全、合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安全、合规管理职责,完善体系建设,压紧压实中资企业境外安全管理工作主体责任。

    二、加强现场防疫管理

    一是加强中资企业营地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改善员工住宿条件,优化生活区布局,保持适当空间,严防交叉感染。确保饮食安全卫生,食堂餐饮人员体检要合格,食品来源要安全可靠,不违规宰杀、处置、食用野生动物。二是加强个人预防,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聚集,适度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能力。三是现场设置对外接触区(指中方员工需频繁与外界接触的地区)、混合工作区(指中方员工与每日通勤的外方员工共同工作的区域,疫情风险高的国家地区,原则上不得设置此区域)、内控区(指中外方员工均在营地集中工作生活的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做好通风消杀,加强不同区域之间人员往来的管理,对中方员工外出严格把关。四是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厨房工作人员、消杀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特殊人员的防疫措施和健康监测。五是做好医疗诊治、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三重保障工作,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为中资企业提供疫情防控咨询培训、诊疗救治、心理援助等服务。六是针对蚊媒传染病,做好工作、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喷洒药物灭蚊,配备蚊帐、防蚊纱窗纱门、蚊香等防蚊驱蚊器具,防止蚊虫叮咬。

    三、加强境外安全风险管控

    在当前海外疫情防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全“四叠加、四碰头”的严峻形势下,中资企业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密切跟踪和积极研判所在国和地区的安全形势,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大营地安保硬件投入,营地应设置坚固的围墙、大门和安全屋等必要的安全保卫设施,雇用满足要求的当地保安或武装力量。

    四、妥善应对涉华舆情

    要将跟踪、应对舆情民意作为中资企业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公关意识和能力。与当地新闻主管机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建立良好关系。一旦出现涉及中方企业和人员的负面舆情,应立即在中国驻当地外交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妥善应对,消除不良影响。

    五、做好应急预案

    密切跟踪所在国疫情走向,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社会安全复杂局面应有所准备,确保日常安全防范措施不放松。对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社会动荡、政局变化以及群体性冲击事件等做好预案,切实保障人员和项目安全。

    六、织密自身安全防护网

    充分尊重并自觉遵守所在国家的防控政策和相关法规举措,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亦不要妄加评判。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当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应及时了解,尽力避免卷入。对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应有所预判,运用当地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加大聘用当地员工比例,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尽可能减少中方员工数量。要关心当地雇员的生活,将当地雇员营地、食堂、住宿纳入中方统一管理,从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给予当地员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当地雇员的工资待遇、劳保配置、生活、休假等严格执行当地法律法规。中资企业要积极、和谐融入当地,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并做好宣传,展示中国企业团结抗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形象。

    七、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

    针对疫情发展将对中资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与保险公司对接,为员工购买覆盖因战争、抢劫、绑架造成的伤害(亡)和因境外疾病、伤害(亡)需紧急转运的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总之,中资企业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中非关系“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的丰富内涵,围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9项工程,积极与所在国的利益攸关方和合作伙伴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增信释疑,分享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经验,交流合作理念,放大合作效应,提升合作信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好中非友好合作大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非洲经济下滑、财政赤字飙升、主权债务风险加剧,贫困人口增加使社会矛盾激化,诱发社会动荡,治安情势恶化。面对非洲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和安全形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真、实、亲、诚”对非理念,不断完善对非合作支持政策,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15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还专门设立了总规模达到20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为疫情时期的非洲经济转型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面对非洲无法清零的疫情,以及不可能完成的疫苗全覆盖接种,深耕非洲市场的中资企业和18.27万中方人员面临着一系列健康安全风险挑战。

非洲中资企业面临的健康安全风险

    一、非洲国家政治风险加剧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对一些非洲国家而言,既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政治危机催化剂。新冠疫情的蔓延使一些即将进行总统或议会选举的非洲国家执政党陷入两难境地。若如期选举,人员聚集恐会助长病毒传播,病例数的激增又将加剧政治与社会冲突,严重影响总统执政地位。如几内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在选举期间就相继发生了政治动荡和冲突事件。若推迟选举则会严重损害执政党选举信誉、政治信任和任期制度,会遭到反对党抵制,进而引发政治危机,甚至武装冲突,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宣布推迟选举的非洲国家,最终导致埃政府军与北部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发生军事冲突。新冠疫情也使一些国家自身的治理问题被凸显出来,放大了不满与抗争。如马里、几内亚、苏丹因疫情出现了财政困难,民众对收入分配与反腐败不满,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并最终导致军事政变。

    二、涉欧美大国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疫情伊始,美国及其盟友英、法、德等老牌殖民国家纷纷“重返”非洲舞台,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对非外交。无论是怀揣对非外交雄心的德国牵头举办“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还是强调军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国召开“萨赫勒五国集团峰会”,还是刚刚脱离欧盟的英国也以“崭新面貌”办起了21个非洲国家参加的“英非投资峰会”,这些都清晰表明欧洲老牌强国对于非洲的“争夺”已经展开。美国在其“新非洲战略 ”中明确将中、俄视作其在非洲的首要竞争对手,并将非洲视作遏制中国的工具。美国联合其西方盟友围绕人权、资源、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新殖民主义、疫情防控等话题向中国发难,干扰中资企业在非活动,挑拨中非关系,甚至要求非洲国家政府选边站,暗中支持非洲各种势力对中资企业进行司法滥诉。

    三、健康风险依然巨大

    监测表明,非洲目前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霍乱、鼠疫、黄热病、拉沙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麻疹等传染病。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毒株蔓延的危险,许多非洲国家出于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在疫情“拐点”未现之际,相继实施大规模“带疫解封”以恢复经济活动,加之当地人对新冠病毒普遍不够重视,疫苗接种率不到4%和检测率低,导致疫情反复,无症状感染者无处不在,大大增加了中资企业人员感染新冠风险的机率。另外,医疗资源的挤兑和医疗药品的匮乏增加了中方员工基础性疾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难度,增加了死亡风险。此外,由于回国困难、担心感染和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不少在非中方人员出现焦虑、失眠、抑郁、急性应激反应等心理疾病。

    四、针对中国公民的治安犯罪明显增加

    新冠疫情期间,非洲国家普遍实行紧急状态、宵禁令、封锁及出行限制等防疫措施,各国安全力量被重新部署,打击治安犯罪的安全力量被严重削弱。近2年的新冠疫情导致非洲约1.14亿人陷入极端贫困,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食品及防疫物资短缺、收入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暴力冲突行为和抢劫偷盗犯罪案件激增。另外非洲许多国家为防止疫情在监狱中扩散,决定提前释放一部分因轻罪而被判刑或拘留的罪犯或犯罪嫌疑人,使得原本犯罪活动猖獗的非洲大陆治安形势更加恶化。侵犯中资企业中方人员财产安全的不法活动增多,集中表现为抢劫、盗窃和诈骗三种形式。抢劫事件频频发生,使中资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不法分子甚至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当地政府官员、警察、医疗人员等,利用高科技手段,打着防控疫情的幌子对在非中国公民实施诈骗。

    五、恐怖主义在非洲趁乱起势

    由于非洲国家的军队和警察等强力部门主要投入到了抗疫中,政府反恐力量被削弱,加上美军收缩、北约部分士兵回国等,非洲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恐怖主义的重灾区。恐怖袭击遍布整个非洲大陆,北至埃及,南至南非,绝大多数国家都遭受着恐怖主义威胁,袭击数量同比2019年上升18%左右,其中萨赫勒地区最为严重。“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圣训捍卫者”等极端组织也在西非和东非地区加紧活动,趁机扩大势力范围。

    六、涉华负面舆情风险在非洲有所增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媒体、非政府组织,利用疫情、劳动用工、环保唱衰等议题抹黑中资企业和中国人形象,以引起非洲民众对中国的不满甚至敌对情绪,企图以此削弱中非合作。如202110月,美国政府通过其驻津使馆,以每篇报道提供1000美元的方式拉拢私营媒体记者,鼓励他们采写针对中资企业的负面报道。

应对措施

    面对短期内无法消灭的疫情,中资企业在非洲面临的安全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多元。中资企业需要时刻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不断强化海外安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控能力,妥善应对,行稳致远。主要应对措施建议如下。

    一、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

    要严格按照《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境外职业健康安全、合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安全、合规管理职责,完善体系建设,压紧压实中资企业境外安全管理工作主体责任。

    二、加强现场防疫管理

    一是加强中资企业营地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改善员工住宿条件,优化生活区布局,保持适当空间,严防交叉感染。确保饮食安全卫生,食堂餐饮人员体检要合格,食品来源要安全可靠,不违规宰杀、处置、食用野生动物。二是加强个人预防,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聚集,适度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能力。三是现场设置对外接触区(指中方员工需频繁与外界接触的地区)、混合工作区(指中方员工与每日通勤的外方员工共同工作的区域,疫情风险高的国家地区,原则上不得设置此区域)、内控区(指中外方员工均在营地集中工作生活的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做好通风消杀,加强不同区域之间人员往来的管理,对中方员工外出严格把关。四是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厨房工作人员、消杀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特殊人员的防疫措施和健康监测。五是做好医疗诊治、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三重保障工作,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为中资企业提供疫情防控咨询培训、诊疗救治、心理援助等服务。六是针对蚊媒传染病,做好工作、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喷洒药物灭蚊,配备蚊帐、防蚊纱窗纱门、蚊香等防蚊驱蚊器具,防止蚊虫叮咬。

    三、加强境外安全风险管控

    在当前海外疫情防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全“四叠加、四碰头”的严峻形势下,中资企业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密切跟踪和积极研判所在国和地区的安全形势,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大营地安保硬件投入,营地应设置坚固的围墙、大门和安全屋等必要的安全保卫设施,雇用满足要求的当地保安或武装力量。

    四、妥善应对涉华舆情

    要将跟踪、应对舆情民意作为中资企业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公关意识和能力。与当地新闻主管机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建立良好关系。一旦出现涉及中方企业和人员的负面舆情,应立即在中国驻当地外交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妥善应对,消除不良影响。

    五、做好应急预案

    密切跟踪所在国疫情走向,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社会安全复杂局面应有所准备,确保日常安全防范措施不放松。对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社会动荡、政局变化以及群体性冲击事件等做好预案,切实保障人员和项目安全。

    六、织密自身安全防护网

    充分尊重并自觉遵守所在国家的防控政策和相关法规举措,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亦不要妄加评判。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当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应及时了解,尽力避免卷入。对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应有所预判,运用当地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加大聘用当地员工比例,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尽可能减少中方员工数量。要关心当地雇员的生活,将当地雇员营地、食堂、住宿纳入中方统一管理,从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给予当地员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当地雇员的工资待遇、劳保配置、生活、休假等严格执行当地法律法规。中资企业要积极、和谐融入当地,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并做好宣传,展示中国企业团结抗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形象。

    七、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

    针对疫情发展将对中资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与保险公司对接,为员工购买覆盖因战争、抢劫、绑架造成的伤害(亡)和因境外疾病、伤害(亡)需紧急转运的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总之,中资企业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中非关系“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的丰富内涵,围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9项工程,积极与所在国的利益攸关方和合作伙伴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增信释疑,分享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经验,交流合作理念,放大合作效应,提升合作信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好中非友好合作大局。
上一篇:智利电力市场投资研究
下一篇:巴西光伏发电投资市场浅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5610328      今日访问量 03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