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信息交流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信息交流

当前形势下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思考

2023-05-04 来源:中国投资

当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的阶段,以甘肃建投集团为代表的甘肃省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发展进度和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进入“后疫情时代”,超预期、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加大,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需要认清形势、找准路径,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着着手,深入推进改革发展。

环境形势研判分析

——从国际来看。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充满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化面临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乌克兰危机加速国际格局演变,国际能源价格暴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世界仍然处于大变局之中。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是,从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讲了消费、产业、企业、外资、风险等工作,特别是国家把“稳增长”放在了突出位置,说明国家已经把恢复经济总量平衡问题作为当前经济运行的首要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专门提到了“企业”,对于国有企业来讲,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对企业来说,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脆弱性不断增强的形势背景下,要更加坚韧、稳健发展,切实办好自己的事。从国家政策来看,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国家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鼓励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加快恢复。从金融工具来看,国家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包、工具箱”,2022年新增专项债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投放了7399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行了7500亿元的特别国债。国家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箱,刺激经济、修复经济、拉动增长。特别是,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防疫工作“由防到治”,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各行各业都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恢复消费的信心、市场主体的活力。

——从全省发展来看。甘肃作为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全省正在大力推进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从产业、市场、投资、消费、招商、营商和要素、作风等八个方面为经济赋能,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从这八个方面出发,必须做到产业要优化,市场要有活力,投资要统筹引领,消费要主动促,招商要有动力,营商和要素是政府和企业招商引资的基础,作风要硬和正。

——从省属国企来看。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已经批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整合外部资源、做大资本规模、提升投资能力等政策支持,鼓励国有企业要在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方面下功夫。

综上分析,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我国在加快重启步伐,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尤其是国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整体形势仍然有利,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挑战、化解风险、转化机遇、推动发展。

发展战略谋划部署

——紧盯战略、谋篇布局,精准有效抓投资、谋项目。
一要研究国家政策、精准把握投资方向。“投”就是要做好“明天”和“未来”的事,能不能做好明天和未来的事,关键要看是不是与国家战略合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盯着国家战略干,国家的战略、政策的导向在哪里,企业就要干什么。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力”。投融资部门和出资企业要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中找机遇、找资源、找资金、找项目,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对接沟通,积极谋划投资项目。国家在大力推动“三新经济”,企业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谋划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项目和产业,引领市场。出资企业不能只喊口号“空对空”,要切实提高能力,否则“三新”经济就变成了“三空”经济。要聚焦国家所需、地方所求、企业所能的领域,包括城市更新、城市运营与管理、“两新一重”、基础设施、林草生态环保、新能源风光电基地等领域谋划项目、谋划产业,真正释放“投”的引领作用。

二要运用先进理念、谋深谋透投资项目。“大项目不足、好项目不多”,往往是“谋得不好、谋的不深”,谋划项目一定要运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思路”,要理清投资的战略和策略逻辑关系,在战略方面要突出方向性,把握哪些投资机会、聚焦哪些投资领域,要有正确的判断、前瞻的视野;在认识方面,要有考虑发挥哪些优势、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模式、采用什么融资来源、渠道以及结构,如何保障投资有收益、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等。要善于创新投资模式,灵活运用基金合作、项目直投、组团跟投、投贷联动等方式。同时,要善于整合资源、联合共享、算大账、算长远账,加强与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的合作,谋深、谋实、谋透,提升包装项目、策划项目的能力。

三要强化项目研判、务必讲现实讲收益。投资一定要有收益,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收益”。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要一步一步“投”、一步一步“看”,效益到底怎么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定要对企业、对事业保持忠诚,要为投资的成与败负责,要坚决防止“盲目投资、为投而投、过度投资”等不良行为,把控好投的目的、期限、价值、回报、风险。要重点在“项目研判筛选”上下功夫,科学分析论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概算的合理性、未来的前景,以及PPP模式的规范性、SPV公司的股权设置和规范运营方式等,最终要找好项目效益、做好资金平衡,确保投资项目成熟度高、可行性强。

——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实事求是抓主业、精专业。
一要有定位、有思路、有主业。当前,很多出资企业对自己的主业、主责不清晰,理不清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搞不清自己的主要阵地和优势在哪里,找不到自己的利润点,贪全求大,盘子做起来了,但是效益不高、大而散、全而不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各出资企业要做强主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战略定力,坚守主业,不能分散资源,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一定要集中精力回归到主业上来,业务要聚焦、产业要深耕,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企业思维不能僵化,要转换思路,仔细研判,谋划好未来的事,找到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空间。

二要加快专业化资源整合。产业化企业和实体企业要走“专精特新”之路,例如,工业企业目标应该是做“小巨人”“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首先需要了解自身所长,而且要善于发挥企业所长,把精力用在长项上。2023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专业化整合,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目标,从“ 进、退、整、合”四个方面发力。加强对内的资源整合和对外的资源整合。资源整合不仅是改革的一项动作,更应该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整合内部资源,解决内卷化竞争、同质化经营问题,让产业错位发展、竞争更加有序、发展质量更高。同时,通过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堵点、补好断点,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整合外部资源,做大企业基本盘,开阔视野,谋划长远,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大外部资源整合,提升整体规模和实力。

三要深化做实投资公司改革。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了《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要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必须从思维理念、架构体系以及“投、融、管、运、退”等全方位进行优化完善、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在经营模式、国有资本功能的放大、融资的路径、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在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加强与有资金、有技术、有资源的企业的合作,树立合作共享的经营文化,通过合作快速打开局面、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要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培育上市公司方面集中攻坚突破,特别是,在培育上市公司方面,一定要深入研判,拿出一些优质的资源,做出实际成效。

战术路径选择思考

——抢先抓早、谋定快干,加速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一是基础设施产业要用好资质、做实业务,做大做强“大基建”产业规模。要树立“大基建”的经营格局,研究如何用好现有的资源、资本、资质以及灵活的机制谋划基础设施产业。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力度仍然非常大,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包”“工具箱”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乘势而上,参与基础设施全领域的投资建设,包括交通(公路、铁路等综合立体交通网),水利水电,能源(管道),城市“补短板”基础设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防灾减灾、公共应急设施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枢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供水工程等),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应对极端情况的基础设施),企业要在资源、人力、资金等方面举全集团之力,支持基建产业发展,进一步拉动投资,带动发展。

二是生态环保产业要补齐短板、力求突破,率先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头部企业。在双碳背景的叠加下,国家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特别是,国家赋予甘肃生态屏障功能的定位,生态环保产业商机无限、前景广阔,是地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的抓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树立“大生态、大环保”的经营理念,在生态治理、流域治理、林草生态、绿色循环经济、园林绿化等领域抢先布局、加速加力,深入研究探索生态环保产业的商业开发模式、运行机制,发扬优势,补齐短板,生态环保产业要做到百亿级以上的规模。

三是清洁能源产业要转化机遇、务求实效,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甘肃受益于自然资源优势,从“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要达到8000万千瓦。要抓住国家和甘肃在新能源领域的重大政策利好机遇,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积极争取新能源竞配指标,优化项目运作模式,在新一轮新能源开发中乘势而上,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做大新能源产业,发挥规模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绿色建材产业要强化新材料、突出一体化,有序构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建材要做成“大概念”,尤其是要紧盯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化产品,在新材料上下功夫,包括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建筑板材以及各类辅助材料等等。在建材产业方面,很多还没有做深、没有做透,小打小闹、资源整合不够、产业规模不大,要加快延链、补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砂石料、混凝土、预制构件、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领域,打造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

——抓主抓重、精准突破,科技赋能强动力、增活力
一是科技创新要为生产经营服务。甘肃省提出“强科技”是必须做的事情、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科技创新一定要立足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做实、做强,进行有目的、有效益、有质量的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内生动力,为经营打基础、找突破、做支撑,要立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为生产经营服务,不能为论文服务、为职称服务。企业所有的科研工作都要研究如何为“经营”助力、支撑、赋能,要量化每年通过科技手段增加了多少经营的“量”,把科技的投入、成果真正转化成经营的“订单”。 

二是科技创新要有关键核心技术。客观地来说,甘肃省属国企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拳头产品上非常稀缺,没有引领发展的行业大师、顶尖专家、领军人才,没有大师级的人才,就不可能出大成果,就无法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科研仍然停留在“小、散、弱”的状态,科研工作有走下坡路的趋势,要深刻反思,从态度、理念、机制、方式、人员等方面剖析原因,拿出对策。科研人员不能三心二意、浮躁浮夸,要有科研精神,沉下心来、潜心钻研,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做出成果,在科研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三是科技创新要运用数字化赋能。数字经济是一个新赛道, 是现在很多企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如果企业还停留在落后、僵化、原始、初级的模式中,就面临随时被淘汰的风险。要成立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加快“数字建投”建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对标一流学习先进,少走弯路,要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的理念,打通数据通道和链条,在架构体系、管理体系、模块设计、技术支撑上做好规划设计、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尽快启动建设,确保始终站在行业前沿谋发展。


上一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2050年愿景”:背景、措施与挑战
下一篇:IMF:新加坡有足够财政空间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5694488      今日访问量 02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