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 “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2015-03-18 来源:商务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动下,以中国南车、中船重工、中联重科、上海振华重工、广西柳工、新疆金风科技、太原重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扬帆出海”谋划全球布局,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据工信部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报告,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战略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将大大提高,预计2015年全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二是“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已经从简单的产品输出,逐步发展到技术输出、品牌输出、资本输出等多种。三是各领域海外市场需求广阔。在高铁、核电等高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企业正在逐步实现从制造走向创造,在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市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四处开花结果,仅中国南车近几年的出口贸易额就不断增加,海外市场订单不断。同时,我国在能源装备、工程机械、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海外拓展均有不俗的表现。四是中国技术标准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如首个采用中国铁路标准的项目——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阿卡铁路合同额只有8.5亿美元,已经和即将带动国内设备出口2.9亿美元,其中合同内带动2.2亿美元。最近,中土公司又签约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119.7亿美元合同,由于继续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可带动我国设备出口30至40亿美元。

一、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如出口退税方面,出口退税单证繁杂,出口退税率变动、退税时间长,增加企业成本。报关保检方面,海关查验率高、报检时间长,影响产品按期发运;海关商品编码变化频繁,保关品名繁多,分类标准不统一,给企业出口带来困难。同时,海关和国税局的要求相互抵触,出口报关时海关申报品名尽量详细,但是繁多的申报明细增加了后期办理出口退税时国税局的商品核查和其他名目的核查。

(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目前,我国传统国别市场普遍采用欧洲技术标准,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装备的走出去。如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由于土耳其采用欧标,76%的设备都是按照欧标在欧盟市场采购,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国际通行标准认证任务艰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较少,中国技术标准尚未形成英文体系,推广中国标准的力度不够等因素一直是我国装备产品“走出去”的绊脚石。   

(三)企业产品出口面临较大金融压力。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金融服务不配套一直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突出问题。一是出口信贷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最初的资金来源,但中资银行比外资银行信贷利率报价普遍高出1至1.5个百分点。由于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大、期限长,1个百分点的利差常常相当于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再加上信用担保等其他成本,外方业主往往不愿意接受如此高昂的买方信贷,导致一些项目难以落地。二是相关出口信贷保险公司承保的信用额度较小,国别风险评估和分类覆盖不全、险种单一,承保费率管理办法缺乏弹性,对中长期险自批权限较小,超过一定额度就要报国家有关部门层层审批,难以适应项目时效性的要求。三是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劳动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和物资上涨,土地使用税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影响,运费上涨,很多企业的设备物资在价格上不再具有竞争力。

(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比较少。首先,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还比较缺乏,重要核心技术缺失,而中低档产品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以风电装备为例,目前虽然大连化锐、金风科技等两大风机制造商已跨入世界前十位之列,但和全球风电装备巨头,如丹麦Vestas、美国GE、西班牙Gamesa、印度Suzlon等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其次,知识产权面临风险,缺乏自主出口品牌。我国成套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随着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吸收力度,知识产权问题增多,很多企业常因为这方面工作不细致而损失惨重。

(五)售后服务脱节影响我企业海外形象。主要表现在购买成本低,维修成本高;设备进场慢;当地注册、保险、出口、场外作业不便;当地维修、配件供应、培训服务跟不上等。以高铁装备企业为例,大多数处在专注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发展阶段,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不足,南、北车集团的商业服务业务仅占业务总额的10%左右。

二、政企银应合力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装备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开拓国际新市场、打开国际发展新局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阶段,加快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建立政企银合作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合力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加快提高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政府要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和融资支持。首先,政府对我国优惠贷款、出口商业信贷等方式融资支持的境外重大项目及双边合作框架下的项目应进行统筹规划,积极推荐中国公司、采用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建设,支持具备优势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此类项目;其次,政府应在快速商检通关、简便退税程序及海外大型成套项目协调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对出口规模大、信誉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报检、报关、退税、核销等方面给予优先处理,大力推行出口货物直通放行模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行业组织要积极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以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市场进行突破,提高中国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加快中国技术标准英文体系的步伐;加强与国际先进同行业组织进行标准和规范方面的交流,鼓励中国行业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增加中国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和议价权。此外,协助有条件、有需要的企业准备报批文件,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开展设备的国际通行标准认证和行业人才资质的国际互认。

(三)金融机构要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贸易投资便利化。一是外汇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掌握企业对外汇管理政策需求,最大限度地为装备制造业扩大出口和“走出去”提供坚实的外汇政策支持;二是加快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三是积极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和生产基地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提供规避信用、利率、汇率风险以及完善财务管理的全方位服务;五是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商业信贷资金”的模式促进大型技术装备对外贸易,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保障。

(四)装备制造企业要立足长远,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的本地化开发,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专利的申请和登记;加快产品出口的国际通行标准的认证;在生产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国标,又要参考欧标和美标,在产品说明、检验、公司宣传等方面增强国际语言的使用;灵活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增加售后服务网点和零配件仓库以及制作操作手册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后续市场奠定基础。此外,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大单在带动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逐步实现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强强联手,使后者在参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过程中敢于将采用中国工程技术标准、中国装备纳入合同谈判的内容。


上一篇:中国铁路,在非洲制造故事
下一篇: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5个关键主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5659123      今日访问量 01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