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信息交流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信息交流

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3-05-21 来源:商会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成绩突出异常耀眼。从2012年1月份,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到2012年12月万向集团通过竞拍购得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年初到年尾的两出戏中还夹杂了横跨全年的轰轰烈烈“萨博收购案”,的确热闹非凡。
 
  进入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开年之际捷报频传。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已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伦敦标志性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商)的业务与核心资产,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进入新的阶段,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怎样稳健迈开前进步伐,这是需要我们来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成绩显著
 
  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是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2005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的股份,但无奈跨国文化难兼容,技术合作终难实现。上汽与双龙的并购,不但没有吸收双龙的技术,还在巨大的跨国文化差异和韩国双龙工会的影响下,两家公司很难达成共识。
 
  2005年南汽并购英国罗孚,中国车企在海外并购中青涩亮相。从2009年之后,中国车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汽车业海外并购的主角。2009年12月,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了萨博核心技术资产,其中包括EPSilon、GM2900、GM2400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及两款变速箱。
 
  2010年,吉利成功以18亿美元并购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蛇吞象”的先例,在中国汽车海外并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整车企业的并购大戏上演的同时,中国企业对国外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并购也如火如荼。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厂、美国德尔福公司、美国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英国英纳法天窗公司,纷纷被中国企业收入麾下。
 
  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更是金光闪耀。
 
  2012年1月份,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2012年6月13日萨博破产管理人召开媒体发布会,正式宣布中日电动车联盟旗下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NEVS赢得萨博资产竞购交易,让这出悬念迭起的收购案终能尘埃落定。据了解,NEVS由中日电动车联盟专为此次收购组建,而中日电动车联盟由香港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持股51%,日本风投公司阳光投资持股49%。该联盟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萨博汽车。
 
  2012年7月25日,恒天集团以900万欧元(约7600万元人民币)作价收购荷兰重卡企业GINAF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进入最后手续办理阶段。恒天集团通过此次收购,实现了牵引车、底盘和矿用自卸车全系列产品自主开发的全面覆盖,并可借机在欧洲开展巴士业务,可谓是在汽车制造行业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经历了一波三折,2012年12月6日,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击败江森自控通讯、日本NEC与德国西门子等对手,最终拿下了A123系统公司。A123系统公司是美国一家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为宝马、通用等汽车公司的供货商。
 
  进入2013年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已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伦敦标志性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商)的业务与核心资产。这起收购是通过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吉利英国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收购的资产包括英国锰铜控股的厂房、设备、不动产、全部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标、商誉等)、锰铜与吉利在中国设立的合资工厂中的48%的股份以及库存车辆。
 
  此外,英国的豪华跑车品牌阿斯卡里(Aseari)此前传出或将被一家中国车企收购的消息,而英国老牌豪华轿跑品牌阿斯顿·马丁在出售股权时也有消息称吉利积极参与收购事宜。
 
  
2、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热背后的冷思考
 
  (1)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首先,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海外并购提供了历史机遇。2008年开始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汽车工业特别是美国、欧洲、日本三个传统汽车生产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全球经济呈现不景气态势,国际车企面临种种问题,而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车企在自主研发和产品技术上相对还有所欠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同时在中国市场与国际各大车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正是这种局势,促使中国车企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乘机充实研发资源,扩充技术力量,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为中国汽车工业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此外,长期来看,被并购企业的价格,在金融危机这个时间点上最低。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西方企业陷入了极大的经营困境,资本市场处于熊市状态,企业并购不仅谈判筹码低,公司整合也相对容易,因为这些企业只有降低并购价格才能通过被并购重组而走出困境。这就给了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较好的并购条件。
 
  其次,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实施海外并购。早在2000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后来,多次会议也强调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009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该文件明确鼓励汽车行业内的兼并重组。《细则》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出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国车企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坚定保障,大大提高了车企海外并购的积极性。
 
  第三,中国汽车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并且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从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汽车年销量能否达到“百万辆”是汽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的大众、宝马,法国的PSA,日本的丰田、日产和本田,都是年销量过百万辆的汽车集团。对比国内汽车企业,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销量不足百万辆。如果达不到足够的销售规模,就无法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规模上不去,单车成本下不来,企业的赢利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在技术、人才、设备、销售网络扩张等诸多方面都会捉襟见肘。
 
  此外,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一系列的技术瓶颈。如自主开发能力弱,起步晚、基础差,建立自主开发体系难度大;汽车工业科研开发投入不足;销售服务仍然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汽车工业的做大做强,吸收海外汽车生产厂商的先进技术、营销网络、研发体系等将有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热具有国际条件和国内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条件
 
  首先,相对国外大部分上市汽车集团而言,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多为国资控股背景。这意味着他们更能够从战略高度,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成本和收益,对并购后的短期损失容忍度更高,从而能够为管理层在整合时间、资源投入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2008年金融风暴导致华尔街和美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裁员,中国对于这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亚洲背景的人才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这为中国汽车企业间接扩充了并购等方面的人才库,可以利用这个百年难遇的契机,有选择地吸纳部分优秀人才加盟,有效弥补以往在人才方面的短板。
 
  第三,全球的经济下滑让国际汽车集团面临产能过剩,同时全球信贷短缺对汽车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压力。中国汽车企业现阶段整体而言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且有政府和国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有潜力成为国际汽车集团部分优质资产的有竞争力的买家。这些条件和优势的存在,大大增强了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力量。
 
  (3)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当今仍面临诸多的困难
 
  当前,中国车企海外并购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曾经华泰收购萨博的闹剧,奇瑞与斯巴鲁合作的夭折等尴尬问题,上汽与双龙并购的失败,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受挫等等都表明使得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之路艰难坎坷,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仍面临诸多的困难。
 
  具体体现在:一是经验和人才缺乏。海外并购情况复杂,并购后企业可能面临着庞大臃肿的品牌、纠缠不清的债务、为员工维权的工会等棘手问题,还可能涉及跨国企业文化冲突、技术之争、劳资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车企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能够掌控大型并购项目的人才,包括项目管理、前期调研、谈判、整合规划及整合实施等方面的人才更缺。如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由于劳资关系而失败。2005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的股份,本意是希望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但几年时间,双龙韩国工会方面屡次抵制中方与其达成技术合作,多次罢工阻止双龙在中国生产,并要求上汽提高工资及福利。无奈跨国文化难兼容,技术合作终难实现。上汽与双龙的并购,不但没有吸收双龙的技术,还在巨大的跨国文化差异和韩国双龙工会的影响下,两家公司很难达成共识。北汽竟购欧宝由于知识产权问题而失败。
 
  二是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规划。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大多数不是因有清晰的战略而出去的,而是被外面的市场机会吸引出去的。在此大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多数属于被动的行为,而不是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考虑。很多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目的不明确,是要市场,要技术,要资产,要国外知名品牌还是其他,最终变成了为并购而并购的结果。
 
  三是缺乏对海外并购成本的认识。由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的现状决定了目前中国汽车企业收购海外汽车公司都是“小鱼吃大鱼”,基本上属于杠杆收购,即通过向银行贷款完成收购任务。由于中国汽车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海外公司而言比较小,初始的收购资本已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很大的债务负担,甚至拖累了并购企业本身。
 
  四是缺乏相关的风险认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往往过于关注交易价格,而对被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挑战缺乏认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缺乏对当地政策法规、工会、市场动态、竞争态势、客户及供应商等完善的尽职调查,对潜在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和防范,对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更是缺乏周密的计划,忽略整合复杂性,导致海外投资常遇阻碍。此外,对于对当地政府、政策法规、劳工组织、供应商、客户结构、文化等潜在风险的认识和评估不足,导致缺乏足够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案,导致并购的失败。如北汽竟购欧宝,最重视的是其对欧宝知识产权的所有,这也是北汽当初决定收购欧宝的初衷。但是双方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与美国通用出现尖锐矛盾,因为通用担心北汽收购欧宝获得了其知识产权,同时通用也担心北汽的收购会影响其在华利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北汽方面同样坚决表示知识产权不同意转让,其他一切免谈。双方在知识产权上存在的重大分歧,是北汽收购欧宝失败的根本原因。而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就因为没有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式发展的趋势而导致失败。
 
  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中国车企加强自身建设,尽量克服并购中的不利影响,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工业。
 

上一篇:债务水平升高或使中国油企海外并购进程放缓
下一篇: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经验谈之“走出去”要内外兼修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5637962      今日访问量 02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