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信息交流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信息交流

从“国际民工”到品牌大鳄

2015-03-25 来源:经济
      应对资源约束的出路不外乎有三:一是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二是推进结构调整和管理创新;三是提高国际资源保障能力。应当看到,当前,“泉州制造”优质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破解资源约束的大背景下,有的还在走老路,有的正在开新局。

  从国外买原料,在国内加工制造,再把产品卖到国外。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代工模式,曾在上世纪80年代颇为流行。不过,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该模式因利润微薄,且环境污染严重,慢慢露出弊端。曾几何时,有舆论将中国的出口代工企业比做“国际民工”。因为它们像一个打工仔,赚微薄的加工费,利润大头却被国外的研发和销售环节拿走了。更为严重的是,当中国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工业污染开始威胁着国人的健康。

  让人欣喜的是,部分“泉州制造”民营企业正加快转型,开始追求“两头在外”。德化的真泰尔陶瓷便是一例,这家企业注重打造自身品牌,并有意识地从宣传产品,转向宣传其品牌。而锦龙陶瓷则开始在东南亚建立销售网络。他们的努力,不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创造了高利润附加值。这样的转型,在自有陶瓷品牌不到10%的德化,值得鼓励,也值得推广。

  但真泰尔和锦龙所做的努力,仅仅走出了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第一步。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学习外国成熟大品牌如苹果、摩托罗拉等的做法,进行海外投资,将工厂也移到国外,只在国内保留最核心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销售部门。再进一步,进行全球性战略布局,将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产品出口同时进行,提高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进而成长为品牌大鳄。

  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这些优质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通过大量的投入,在工艺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培养出能够支撑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与独特优势;还要求有关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扶植民企“走出去”,让条件成熟的,但规模较小、缺乏对外投资人才和经验的民企走向世界。

  日本钢铁工业的例子值得借鉴。日本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轧钢部门的设备有70%也是进口的。但是,日本很快就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危害性。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钢铁工业不仅大量引进原材料,而且大规模地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大力钻研钢铁设计、建造和操作技术,最终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鼓励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成为中央明确的政策风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际市场仍然维持低迷的态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有能力的企业家应趁着大宗产品价格下跌,资源价格处于低位的时机,大举“走出去”,通过“抄底”或“并购”,获取国外成熟的原材料、技术和销售渠道。

上一篇:走出去央企如何做好施工管理提升
下一篇:如何提升软实力?看海外中国企业声誉报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5493865      今日访问量 00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