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境外投资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境外投资

中小企业“走出去”动因及对策研究

2012-09-11 来源:商会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运作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60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小企业数目将以7%~8%的速度发展,预计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将达到5000万家。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61.5%,社会零售额占63%,提供就业机会占80.2 010。同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目前中国65 010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国际化是一国经济活动跨越国家边界、实现地理扩张的代名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直接体现就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经营。从世界范围看,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中小企业已成功地在国外市场上开展活动,与传统国际化理论不一致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在未具备规模和“年龄”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国际化并取得成功。据联合国2008年的调查估计,中小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5%,其中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企业平均市场占有率达38%,已经超过了大型跨国海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32 010)。据统计,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0%左右,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中小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在电子通讯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在广东、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

    尽管人们一般会认为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源、能力和信息等要素,其国际化的速度会比大企业要慢。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全球经济的逐渐成形,新兴的中小企业反而逐渐发挥其经营上的弹性与韧性,在剧烈变动的竞争环境中存活与成长起来,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确大有可为。面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新现象、新趋势,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并据此对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与途径选择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的国际化研究关注于人型跨国公司和它们的国际活动,通常从经济学视角开展研究,通过运用内部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折衷范式和垄断优势等分析理论,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数据;而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研究则从主要市场、企业或创业视角人手。下面结合国际化阶段模型和产业网络模式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运作的动因进行分析。

    1、国际化阶段模型

    国际化阶段模型是解释企业国际化常用的理论模型,同时适用于分析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其中UIM模型(The Uppsala Intemation-alization Model)也称为北欧模型( Korhonen,1999)或学习模式(A—hokangas,1998),该模型将企业的国际化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国际化被看做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来增加企业国际参与的一个过程。根据UIM模型,由于企业的国际化运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缺乏必要的国际市场知识往往成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制约,而要获得此类知识,一个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企业亲身体验海外运作来实现。进而随着知识的获取与积累,企业的国际化运作程度就加深了。因此UIM模型将国际化运作视为企业为获取知识而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过程,即随着对国际市场知识的增强,国际化运作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会有所下降,这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国际运作的范围和深度。

    根据国际化阶段模型,企业走出去或参与国际化运作往往遵循这样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最开始只在一国的国内从事经营活动,对出口不感兴趣也不迫切;然后偶尔出现出口或通过海外代理商出口;进而建立海外销售机构开始自行出口;接着考虑通过授权方式或合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最后通过独资或并购的方式开展海外生产等。可以说,国际化阶段模型认为企业跨国经营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Johanson,1975),企业必须先具备某些知识和形成某种优势后,才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因此,从国际化阶段模型的相关描述看,首先中小企业有必要“走出去”,因为只有通过渐进式的国际化运作,企业才能够不断积累国际市场相关知识和国际运作的能力,为企业的成长和未来的国际化拓展增加必备条件;其次中小企业“走出去”需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定要结合自身既有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当中小企业还不具备跨国直接投资的能力时,更加稳妥的手段可能是采用出口等风险较小的模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2、产业网络与企业国际化

    应该说产业网络的分析视角仍然是在国际化阶段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拓展,所不同的是网络模式分析的起点是从产业网络开始的,在产业网络视角下,企业被视为是嵌入在商业网络中的一个行为体( Jo-hanson&Mattsson.1993)。于是在国际化阶段模型的基础上,Johan-son和Vahlne (1990)也进一步从网络视角理解了企业国际化进程。该理论认为,企业组织之间(包括供货商与顾客)在交易基础上会形成特定的产业网络,而这一网络将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产生影响。国际化网络模式理论将国际化视为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一种过程,包括产业网络的持续建立、发展、维持及解散。从网络视角,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往往出于如下的考虑:尽量减少对知识发展的需要、尽量减少调整的需要和更好的利用既有的网络地位等。

    一般来说,企业与产业网络的成员建立网络关系主要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国际延伸”,即企业设法与产业网络成员,特别是国外网络成员建立新关系,以进行国际化战略;二是“渗透”,即企业对已经建立的网络关系继续增加承诺与投资;三是“国际整合”,即通过整合企业的全球网络资源,强化其全球性优势。上述三种方式均表现为企业通过“走出去”以实现业务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例如一些企业并未在母国与供应商或顾客建立合作关系,却在其他投资国家与供应商或顾客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或者一些原本在母国就存在合作关系的厂商,共同投资到其他国家,从而保持原有的网络关系;浙江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抱团”模式则正是整合企业国际资源的一种方式,以浙江越美集团为例,通过在非洲尼日利亚带头建立的纺织开发区,计划引进1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整套服装的完整产业链,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由上述分析可见,建立伙伴网络关系是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又一个重要力量。产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协调方式,是产业组织的创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突破了产业系统自身的边界,产业网络化合作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普遍选择,成为企业发展中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单个企业由追求内部协同向追求外部协同的合作网络发展。国外实践表明,产业网络已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区域与区域间产业交流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合作中,中小企业必须跟随产业网络的发展,将嵌入产业网络、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作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同时,产业网络自身也能提供给中小企业新的竞争能力来源,通过整合不同企业的资源,采用“抱团”模式,中小企业也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发出更强的声音。

    三、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对策与建议

    1、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

    由上述的分析可见,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与大企业仍有所区别,其国际化的战略重点应更多地放在“国际化经验的累积”与“伙伴网络关系的建立”上。

    首先,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分析显示,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且因为国际化运作具备太多的不确定性,国际化的能力需要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构建与完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能力、资源和信息相对缺乏的条件下,将国际化的努力视为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中小企业要正确认识和合理控制国际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也要求中小企业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种挫折与失败。

    其次,企业国际化的网络视角也指出,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努力是为了创立、维持或者整合国际产业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产业网络基础卜形成的社会资本,以此实现企业的价值回报,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产业网络地位所能带来的优势,不断开创、增强和积累自己的网络能力,为企业的成长和在国际领域的扩张提供竞争基础。

    2、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与模式选择

    首先,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指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现有的国际化经验储备选择匹配的国际化模式,并通过“干中学”,不断积累国际化知识和增强国际化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参与度。而当企业尚不具备直接投资式的国际化运作能力时,通过国际贸易,采用出口或者委托出口的方式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并不是只有对外直接投资才算得上是“走出去”。

    其次,国际化网络理沦指出,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产业网络中的位置,从网络的建立、维持和整合方式人手,确定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既可以是通过与国际供应商或顾客建立新联系,也可以是跟随国内供应商和顾客的脚步采购或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或者通过整合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力量,“抱团”进入国际市场。

    3、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走出去”中的作用。

    事实上,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night和Cavus -gil(1996)认为那些在成立之初就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其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因为特殊企业家精神的存在。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只有发挥了企业家精神,实验室里面的发明创造才得以转变为消费者手中的新产品,企业的管理效率才得以实质性的改变,国家的经济才得以不断增长。
一方面,企业家的偏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国际化战略决策和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学习能力与知识获取;另一方面,企业家所掌握的特定资源,包括国际创业和管理团队、跨国经营网络等要素,将决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产业网络中的位置,进而决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运作的模式、发展方向和盈利水平。因此,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家或企业家团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社会、政府和企业自身都需要培养和激励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以促进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一篇:投资缅甸“黄金期”到了吗?
下一篇:在更高层次上“走出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6049973      今日访问量 02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