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境外投资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境外投资

十年跨越!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2-11-12 来源:商会

    从2000年正式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至今,我国在境外设立的各类企业已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过去10年间,我国企业“走出去”一路高歌猛进。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更加稳健和成熟,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一项使命 一种必然

   “‘走出去’三个字意味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必须到那些价值洼地国家,充分运用当地的市场、劳动力、资源等,实现战略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副主任白明如是说。

    2000年以前,我国一直以“引进来”的方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商到国内投资兴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本土企业不断学习积累,并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洗礼成长,逐步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走出去”的必要和迫切。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额迅速提升,而我国企业长期依靠商品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子虽依然开阔,但阻力也越来越显现。显然仅靠“引进来”已经不够,一定要“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培育自身的发展优势。

    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强者,率先开启大规模“出海”的征程。

    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赵阳介绍,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集中在沙特和阿联酋,主要业务是承建石化装置、炼化厂、电站等。“海外市场尤其是中东产油大国,是我们拓展的重点。”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了中国企业更多机遇。2009年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国际化的收获之年,当年5月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特拉明矿业公司11.22%股权,6月份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80%股权,7月份收购英国恰拉特黄金控股公司19.9%股权。

    “在全球化当中,我们要么在全球配置资源,要么成为跨国企业配置的资源;要么控制产业链关键环节,要么成为跨国企业产业链的环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王民浩说,因此集团成立了中水电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加强海外承包业务。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看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是一项使命、一种必然。他说:“我国要想掌握核心技术与尖端科技,寻求先进生产工艺的突破,掌握战略主动权,必须在全球寻求商机,与高手角逐,抢滩攻坚。”

    一种胆识 一次跨越

    过去10年间,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征程中,展现的过人胆识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不仅一些一流企业分支遍布全球,而且成功运作了不少在当时看来是“蛇吞象”的并购行为。

    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堪称典范。一些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兴、华为活跃的身影,这些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成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历程中的成功案例。

    除此之外,中资企业还开始收购一些享誉世界的品牌企业。2008年6月,当时全球排名第五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获得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权。这次并购使得中联重科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2010年3月,吉利汽车又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无论是在品牌建设还是在技术方面,当时处于劣势的吉利拿下沃尔沃都堪称是一场“刀尖上的游戏”。事实证明,并购沃尔沃使得吉利成为一家全球型公司。

    “这些并购的成功运作,对我国企业发展意义非凡。”赵晋平认为,通过保留当地的人才,充分学习当地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中联重科和吉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国际一流品牌企业。

    “走出去”并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很多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征程中收获同样不少。江苏安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告诉记者,“走出去”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意识到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加大投入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10年前,我只在义乌设立了一家普通加工厂,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为欧美等客商生产婚庆礼节产品。”王敏说,通过近几年“走出去”,公司不仅聘请了外国研发人员,还实现了和欧美零售商的无缝对接,产品卖出比以往高一倍的价格。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外贸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5倍。

    一路荆棘 一路前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247.8亿美元,超过1.35万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企业1.8万家,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曲折探索和不懈努力。在这荆棘之路上,既有某些国家的政治势力带有政治偏见和歧视,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我国企业投资;也有我国企业认识和调研不足,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而留下遗憾。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妄称华为公司与中兴公司的设备“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并“建议”美国政府和企业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设备。对此,中兴和华为均表示,美方的报告与事实完全不符,毫无根据。

    “以前西方国家常常以标准、绿色等隐性壁垒给中国企业设置障碍,现在这些国家遏制中国企业的意图更加赤裸裸。”白明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歧视,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已不容小觑。

    同时,少数中国企业由于对投资对象国的社情民意调研不充分,出现劳资纠纷等问题。虽然企业已开出了很高的工资给当地工人,却依然引发他们对中国企业的质疑。显然,我国投资者需要进一步与当地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跨国企业如何本土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需要正视,不过这不会改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决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态势依然处在上升阶段。”赵晋平说,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很多国家对于我国的投资持开放态度,中资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现“PE样本”
下一篇:发改委:澳大利亚是中国在海外投资最多国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26121100      今日访问量 016427